一級學科代碼: 0101 一、培養目标: 培養适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研究型高層次的哲學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品行端正,誠實 守信,學風嚴謹。 2、掌握系統的哲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哲學科學研究的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熟練地使用第一外國語閱讀本學科的外文文獻和進行國際交流。 3、具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從事哲學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或具備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簡介: 1、研究方向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社會發展理論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淵源、主要觀點、基本特質和理論體系,探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趨勢、時代化的理論成果、大衆化的有效路徑,同時拓展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話空間,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認識論和方法論進行統一解讀,在汲取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有益方法的基礎上,着重關注其社會發展理論的拓展空間。 2、研究方向二:中國哲學轉型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國哲學現代轉型的有關理論及其發展演變的邏輯,深入探讨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哲學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曆史困境和時代難題,進而闡發中國傳統哲學在不同的時代條件下是如何應對并解答這些問題的,将傳統與現代如何進行對接的問題放置在儒學與佛學的現代轉型的角度來進行研究,為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哲學提供理論依據。 3、研究方向三:倫理學理論與應用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及其研究方法和理論範式的轉換問題,同時直面社會轉型與現代化過程中政治、經濟、生态(環境)等領域中重大問題的倫理思考,探尋當今時代應有的價值系統和行為模式,回答我們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中制度的正義和個人應有的情操和行為責任等問題。 4、研究方向四:科學哲學與社會科學哲學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哲學以及科學技術論的發展史及其理論問題;探讨邏輯哲學、哲學邏輯的相互關系和基本問題,科學哲學和社會科學哲學的譜系學和核心問題域,以及科學技術的曆史學、社會學問題,探索批判性發展當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路徑,并結合現實思考我國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問題。 三、學制及學分要求: 1、學制與學習年限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正常學制3年,包括完成學位論文答辯。 碩士論文答辯前應完成規定的學分和各培養環節,達到學校規定的畢業條件。延長學習時間者,須提出申請,經學院簽署意見後報學校培養辦審批,包括休學時間,最長在校學習年限不超過5年;提前完成培養計劃者,經規定的審批程序可提前畢業并獲得學位,但獲得正式學籍後的在校時間不能少于2年。 2、學分要求 本學科碩士生總學分不得少于34學分,其中學位課程不少于20學分。 論文中期檢查(學術報告)1學分,實踐環節2學分。 四、實踐環節要求: 本學科研究生實踐環節包括教學實踐、科研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形式。從第三個學期開始,逐步安排研究生參與教學實踐,幫助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導師在本科生中輔導答疑、批改作業。安排研究生進行科研實習,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研究等。要求研究生走出校門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時間不得少于四周。學位點負責安排老師指導并進行考核和評定成績。 五、中期考核: 本學科研究生在完成所有課程的學習和論文開題通過後,第4學期(5月份)須按學校要求進行中期考核,考核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習,學術活動等方面的綜合結論。中期考核通過者方可參加答辯。 六、培養方式: 1、碩士研究生采取課堂學習、校内自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靈活多樣的培養方式,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研究的能力。 2、碩士研究生培養采取導師負責與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學位點各導師與本專業學生定期座談的制度。 3、碩士研究生教學方式應靈活多樣,提倡采用啟發式、研讨式和專題式等多種教學方式,加大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七、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 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應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碩士學位論文應根據本學科所設立的某一研究方向或某一問題,提出有别于現有學術成果的新見解。論文應觀點鮮明,言之有據,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碩士學位論文在引言或導論部分應對與選題相關的學術動态作一概述。學位論文格式的順序依次為:封面、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錄、正文、結論、緻謝、參考文獻、附錄、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表的學術論文清單。學位論文必須在三萬字以上。 1、論文選題。導師應盡早安排學生進入論文選題,及時确定研究方向,保證學位論文工作按時完成,并保證學位論文具有一定學術含量和理論水平;應鼓勵碩士研究生參與導師承擔的科研項目,選題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所選題目必須符合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論文選題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有一定的理論創新和研究價值。 2、論文開題。入學後第3學期為開題時間,未修滿學分的不能開題;第一次開題未通過者須在一個月内進行第二次開題,第二次開題仍未通過者須重新選題,第三次開題仍未通過者,應延期畢業;學位論文開題時,在導師負責的同時,應輔以導師組集體把關,提高選題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前沿性;開題報告字數應不少于5000字,并應包含選題的目的和意義、文獻綜述、論文框架結構、研究方法與創新點、主要參考文獻。 3、論文寫作、中期檢查與答辯。開題通過後,進入論文寫作階段;第4學期須按學校要求進行論文中期檢查。論文答辯實行預答辯制,正式答辯第一次未通過者應在半年内進行二次答辯,二次答辯仍未通過者,不授予學位。 八、正常學制(3年)主要管理環節
序号 |
項 目 |
時間安排 |
組織與考核專家 |
1 |
研究生制定個人培養計劃 |
第1學期 (入學當月完成) |
指導教師。 |
2 |
開題報告(研究生向專家作開題報告,填寫提交審定的《開題報告》) |
第3學期 (放假前完成) |
學院統一布置; 學科導師組評議指導。 |
3 |
中期考核 |
第4學期 (5月完成) |
學位點組織。 |
3 |
論文中期檢查(研究生向專家作論文研究進展報告,填寫提交《論文中期檢查情況表》 |
第5學期 (10月完成) |
學院統一布置; 學科導師組檢查、指導。 |
4 |
論文預答辯和論文修改 |
第6學期 (3月完成) |
導師; 學科導師組。 |
5 |
論文送審(按評審意見修改) |
第6學期 (4月完成) |
學院(導師); 研究生學院。 |
6 |
論文答辯 |
第6學期 (5月完成) |
學院組織。 |
九、個人培養計劃 本學科研究生應在入學後一個月内,在導師及導師組的指導下依據本學科培養方案的要求制定和提交《碩士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包括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工作計劃。學位論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礎,研究計劃和時間安排等,從提交合格的開題報告日期起到論文答辯,學位論文工作的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