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熊孩子? 我認為,不顧及别人的感受,破壞規則,總是給别人惹麻煩的孩子,就叫熊孩子,如在電影院大聲說話,随便亂拿别人的東西。 熊孩子是怎樣煉成的呢? 老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而熊孩子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打破規則的。在他們的内心,好像沒有任何規則需要去遵守,包括尊重他人,自我負責。 所以,不得不說,熊孩子的誕生,跟父母少做了很多事情有關。 第一,少了真誠。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總有“失誤”的時候。 公交車上,我見到過一位媽媽帶着一個熊孩子。 熊孩子在車上随意走動,經常碰觸别人,那種碰觸能看出是故意且惡意的。媽媽在旁邊,拼命地跟别人道歉,對自己的孩子也會有一些責怪,“你怎麼這樣,碰到别人了......” 總之,媽媽用恐吓的方式教育孩子,但似乎沒什麼效果,熊孩子依舊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後來,媽媽發飙了,熊孩子才消停了一會。 其實,孩子在打擾别人的時候,媽媽的歉意裡少了真誠,表達的更多内容是“你們應該讓着我的孩子”。 很多人對這樣的媽媽心裡是有一點讨厭的,包括她的孩子,因為她沒有很好地引導自己的孩子。雖然孩子的眼神中充滿着皎潔,但讓人看起來很不舒服,因為他的眼神裡缺少真摯的情感。 我們都知道,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媽媽認為這個世界是友好的,孩子自然也會認為這個世界是友好的;如果媽媽認為這個世界是有害的,那麼,孩子也會認為這個世界是有害的。 換言之,熊孩子對待世界的方式,來自于媽媽。 家有熊孩子,也許,身為孩子的父母也該反思下。 第二,少了尊重。 什麼是尊重? 我認為,尊重是站在理解的角度,達到跟别人真正共情的狀态。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人,也把别人當成一個人。 如果你把自己當成神,别人就都是蝼蟻蒼生,需要你去拯救。如果你把自己當成救世主,别人就被你當成了需要去拯救的人。在這些情形下,我們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尊重别人。别人隻是我們的工具而已。 熊孩子就是父母的工具,沒有被看見,被理解,被尊重。 在父母面前,熊孩子反而是一個特别乖巧的孩子,尤其是對待媽媽,特别順從。 在熊孩子的心裡,他們沒有把周遭的人當成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體,更多的是當成了工具,所以,他自己的這種行為,并不認為傷害到了他人,自己也不會有太多的愧疚感,羞恥感。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