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一檔電視節目,一個女孩向我訴說她的“不快樂”。 她30歲,非常漂亮,受過良好教育,工作也不錯,是很多女孩子羨慕不已的對象。但她說自己每天都活得特别的緊張和焦慮。“我一點都不快樂。” 為什麼?我問她。 “我覺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沒用,我覺得不論我怎麼努力,我媽媽都不滿意,她總覺得我沒有達到一個更好的狀态,我非常的不自信……… “生病了,也要咬牙忍着去工作;要對所有人都謙和,要對領導如何如何,要對朋友如何如何,不要考慮你自己” 我一直是按照媽媽所說的方式去做的,但我真的越活越覺得不快樂。” 其實這個女孩8歲時,媽媽就去世了。從8歲起她就獨自一人在這個世界上學習一切,内心一直特别恐懼。 “我特别害怕别人否定我,因為别人否定我就會讨厭我,讨厭我就會攻擊我,沒有人保護我,所以我每天都在想怎麼能夠讓老師喜歡我:我必須要努力上進,學習成績好。我也在想怎麼能夠讓同學們不欺負我:我必須得讓他們覺得從我這裡獲得了很多的東西。” 是不是生氣了?是不是累了?是不是委屈了?是不是對誰憤怒了?這些她完全不敢表達。 其實,很多人在嬰幼兒時對媽媽都是這樣的一種狀态:我餓了,然後媽媽說 “來,寶寶,媽媽給你去做好吃的” ;你不高興了,“來,媽媽哄一哄你?” 如果媽媽很好地呼應了你的情感,我們就會敢于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如果媽媽沒有,而是你要觀察媽媽是不是高興?是不是情緒穩定?如果她穩定高興,那我就稍稍地表達一下自己。 如果她不穩定,我餓了也得假裝忍着。我不高興了,也要假裝特别開心,因為隻有這樣,媽媽才不會傷心。 溫尼科特說,在這樣的一種狀态下生存的我們就會形成一個虛假自體,真實的自己是不允許表達出來的,真實的那一部分就會變得越來越弱小,委屈和憤怒會占據我們的心,這種情感會伴随影響我們一生,長大後的個體就是極為不自信的。 如果你不能表達真實的自己,那生活會怎樣呢? 你會完全沒有生活,就像一個人永遠在一個跑道上不停地奔跑,心,最終會累死的。 “一旦觸碰一件新的事情,我就會惹麻煩” 自信不僅是相信自己能完成已經熟悉的事情,還包括對自己沒有從事過的事情的一種預估,這種對于自己潛力的信任和肯定叫做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也形成于小時候。 當你第一次自己想要用勺子吃東西時,一拿起勺子,結果灑了一身。 媽媽看不下去了,“你怎麼這麼笨呢?唉呀,别弄了,我又得給你洗衣服,我喂你吧。” 媽媽這樣說,讓你覺得嘗試新東西時犯錯是不能接受的,會給媽媽惹麻煩。 你第一次系鞋帶沒系好,媽媽說,“馬上要遲到了,怎麼這麼磨叽啊?我幫你穿。 你的嘗試被打斷一次又一次之後,自我效能就會出現問題, “我如果一旦去觸碰一個我并不熟悉的新的事物,那麼我就會惹麻煩。” 所以,不自信的人會固步自封,不敢嘗試,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 (責任編輯:admin) |